公交车坠江事件:我对9岁儿子说了五句话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拾遗 Author 我是拾遗君
点击上方🔝蓝色小字,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
和朋朋哥哥
爱上博物馆
本文已获授权
来源:拾遗(ID:shiyi201633)
大家好,我是朵朵。
数日前的“公交车坠江事件”,大家应该都已了解。几番反转,最后真相让人十分心痛。这样重大的社会事件,当大家都在讨论的时候,要不要告诉孩子?如何和孩子谈论?这5句话,给了我很大启发。
读小学四年级。
这几天吵翻天的公交车坠江事件,
他一点不知道,
我觉得很有必要告诉他。
于是花了一个多小时,
跟他详详细细地解说了这起事件,
并给他看了视频和照片,
告诉他死者中还有一个3岁小孩子。
他哭了。
然后,我郑重地跟他说了五句话:
“希望你能好好记住。”
▲ 被冤枉的女司机
不要急着去当道德审判官。
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?
因为每每一个热点事件发生,
真相还潜藏在“水”中时,
大家就着急地去充当道德审判官了,
包括我自己。
10月28日上午,
重庆公交车坠江之后,
有人传是女司机逆行引发的。
我信了。
我虽然没上网去骂,
但我对同事说:
“这女司机太特么混蛋了。”
结果第二天,
一个市民公布了行车记录,
发现根本不关这女司机什么事,
她也是车祸的受害者。
接着,又有人爆料:
“公交司机晚上早晨都在K歌。”
我虽然没上网去骂,
但我跟同事说:“估计是司机疲劳驾驶引起的,不然开着好好的,怎么会突然失控。”
第五天,黑匣子视频公布,
真相让所有人大跌眼镜。
我跟儿子说:
“如果我是这个女司机,
当时我得多委屈啊。
自己本来是受害者,
但莫名其妙就成了肇事者,
不仅被亿万人大骂,
还被警察给抓了。”
这个女司机真是堪比窦娥。
易中天先生说过一句话:
“一件事情发生后,
我们首先要先学会认账,即弄清事实。
这是‘真伪判断’。
然后,才能讨论是对是错。
这是‘是非判断’。
至于‘价值判断’和‘道德判断’,
只能放在最后,甚至未必一定要有。
可惜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反的,
事情还没弄清楚,道德批判就先开始了。”
结果经常冤枉好人。
所以,这一次我告诉儿子:
“当一个热点事情发生后,
不要急着去当道德审判官,
忙着把当事人送上断头台。
不妨先让子弹飞一会儿,
等真相浮出水面后,再当法官也不迟。”
学会认怂。
这起灾难的起因很简单:
一位女乘客坐过了站,
中途想要下车,
但男司机不能停车。
女乘客就开始言语攻击,
男司机不服,还嘴。
于是争吵不断升级,
女乘客走到前面,
用手机袭击男司机头部,
男司机右手放开方向盘进行还击,
最后车辆失控,坠入江中。
公交车坐过站,
这是多小的事啊,
但就是为了争一口气,
结果葬送了15条人命。
“重庆22路公交车,
2人争执,3秒互殴,
1人错过了一站,
14人错过了后半生。”
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!
“佛争一柱香,人争一口气。”
“人争一口气,树活一张皮。”
中国人特别喜欢争一口气,
而且争就必须争赢。
当旁人进行劝阻时,
我们还喜欢用“凭什么”回应,
“凭什么我就得让着TA。”
“明明是TA的错,凭什么?”
我们身边那些伤人死人事件,
十有八九都是“为争一口气”造成的。
结果都是悔不当初。
知乎上有一个提问:
你有什么曾在千钧一发时救了你的技能?
我非常喜欢一个答案。
这个答案只有两个字——认怂。
大多数时候,
争执到了一定程度,
我们就会从争一个对错变成争一口气。
当人为了一口气而争执的时候,
就会被负面情绪牵着走,
当负面情绪大于理智,
就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。
所以我对儿子说:
“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认怂。”
在无谓的争执里,
先认怂的那个人反而是赢家。
该管的闲事还得管。
知名大V霍老爷写了一篇文章,
题目是《22路公交车上,没有一个冤死的鬼》:
“在长达五分钟的争执中,
这些看客居然完全是事不关己的心理,
没有一个站出来制止这个傻逼乘客,
都觉得事不关己,可以高高挂起。
雪崩的时候,
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
22路汽车上,
司机、刘某、其他乘客,
这里面没有一个无辜。”
看完这篇文章后,
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:如果你也在那辆公交车上,你会出头吗?
我的答案是——不会。
如果我在那辆公交车上,
看到这么撒泼的妇女,
我多半是不敢上前劝阻或制止的,
因为我很势利,我怕惹火烧身。
其实很多人也跟我一样,
都是“在家是条龙,出门是条虫”的怂包。
只有在家在网上显威风,
大骂别人道德沦丧、冷漠自私,
不敢与坏人恶人做斗争。
当自己下了网出了门呢,
就是一副别人死绝不吭声,只有吃亏到自己头上才会嗷嗷叫的习性。
我以前常教导儿子:
“不要多管闲事。”
“不要强出头。”
但这次公交车事件对我震动极大,
如果我在这辆公交车上,
如果我及时站出来劝阻和制止,
结局就完全可能会改写。
网上有一句话说得特好:
“其实,我们都在那辆公交车上。
天气晴朗,
车还在正常开着,
没有人知道那一刻何时出现,
但终归会出现。”
所以,我对儿子说了一句话:
“有时候,我们需要站出来管管闲事,
不是什么事都要管,
但有些事,必须站出来。”
▲ 搜救打捞船
把握方向的人,要学会忍耐。
这起事件真相大白后,
男司机也被定了责:
“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,
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,
后又用右手格挡刘某的攻击,
并与刘某抓扯,
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……”
很多人看到这个定责后,
纷纷为男司机打抱不平:
“女乘客不打他,他会反击吗?”
但我觉得媒体人王志安说得好:
“女乘客责任当然也不小,
但我认为司机责任更大,
因为司机手里握着方向盘,
掌握着一车人的性命安危。
他的职业要求,
注意义务要远高于普通乘客。
面对乘客攻击,
他应该把车停下来报警,
而不是一边开车一边还手,
这是职业要求使然!”
所以,我对儿子说了一句话:
“如果你是把握方向的人,
一定要要学会忍耐。
因为方向决定命运,
决定很多人的命运。”
勿用人之短护己之短。
公交上的纠纷,
每时每日都在发生,
但就像易中天所说:
“我们为什么都不爱认错呢?”
很多中国人,也包括我自己,
最善于干的一件事就是——用人之短护己之短。
什么叫用人之短护己之短?
我举一个例子吧:
张三过马路闯红灯,
交警拦下他要处罚,
张三指着另外一个远去的人说:
“他也闯了红灯,你为什么不罚她?”
所谓用人之短护己之短,
就是自己本来犯了错,
却从别人身上找原因,
以此来掩盖或推脱自己的过错。
22路公交车的这位女乘客就是如此,
她自己疏忽坐过了站,
却怪司机提醒不及时不大声,
以此来掩盖自己的过错。
用人之短护己之短,
往往会让事情陷入恶性循环。
前Google总工程师的吴军,
发现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:
“跟美国人打交道多了,
我发现他们的逻辑跟我们不一样。
他们喜欢就事论事,
而不喜欢用人之短护己之短。”
吴军老师举了一个例子:
有一次,我在Google路过一个办公区,
听到总监戴维在批评员工强纳森。
起因是这样的:
强纳森的办公桌是一个开放区域,
他平时说话嗓门很大,
对周围同事形成了干扰,
于是同事把这事反映给了戴维。
戴维说:“你以后说话轻一点,不要影响别人。”
强纳森说:“我那天听你讲话调门也很高。”
强纳森这是在强词夺理。
但如果戴维讲:“我的调门哪儿高了,不信你问问其他人。”
那这个谈话就进行不下去了。
但戴维没有这样,而是说:
“你提醒得很好,
如果下次你发现我讲话调门高了,
请给我指出,我一定注意,
但是今天你的调门确实高了,
这件事和别人无关,请你注意。”
强纳森无话可说,
就这样接受了批评,改了错误。
所以说,就事论事承认错误,
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。
所以,我对儿子说了一句话:
“不能用人之短护己之短,
别人做得不好,
不应成为我们往坏了做的理由。
我们要就事论事,敢于认错。”
最好的改变,从自己开始
我为什么要对儿子说这五句话呢?
因为我自己做得很不好,
真的没脸去指责别人,
我希望从自己开始做出一些改变。
所以对儿子说:“我们一起共勉。”
记得是2013年,
在广东经商的一个巴西人,
路遇两个小偷正在行窃,
他立马冲上去制止,
结果被两个小偷打得头破血流,
但他毫不退缩,
最后逼得两个小偷落荒而逃。
记者问:“你为什么要站出来?”
这个巴西人说了这么一句话:
“我有个妹妹,
如果她遇到这种情况,
我也希望有人帮她。
但在此之前,我应该先帮别人。”
如果我们希望一个灾难不要再发生,
那最好的改变,应是从自己开始吧!
本文转载自“拾遗”(ID:shiyi201633)。一个有趣、有品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。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微信改版后怎样快速找到我们:
1.点击文章顶部蓝色字体“耳朵里的博物馆”
2.点击页面右上角“···”
3.点击“设为星标”
● 关注好展览 ●
● 轻松涨知识 ●
后台回复 见面礼
免费获取往期海量博物馆资源
▼
你好,我是朋朋哥哥
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,阅读推广人
我希望为更多家庭缔造一座“耳朵里的博物馆”
看展攻略 / 国宝故事 / 世界文明 / 艺术启蒙